宣教士集訓營 
曹姿孋


  我正在澳門訓練一群將要上工場的華人宣教士候選人,這是一個密集式的跨文化訓練營會,所以我稱之為宣教士集訓營。我從未參加過軍訓,但我知道所有軍人都必須要經過軍訓,才能上戰場的。集訓營是一處訓練場地,並用以判別士兵有沒有足夠條件為自己的國家打仗,這個訓練能改變他們在戰場上的生與死,所以教官通常對學員都是非常苛刻的。很多學員因為經不起營中所受的身體及心靈壓力,而中途退出;那些能夠完成集訓的,很多都能從戰爭中得以生存,因為他們的身心已段練好去面對敵人。

  基督的士兵又如何?很多宣教士都未有預備好,便被差派出去打那屬靈的仗。畢竟,外面的需要實在很大,要經過那麼多訓練,實在花太多時間和金錢了,還是事不延遲的送他們出去吧。況且他們已有神學訓練,加上多年的牧養經驗,有些更已進修過文化及語言的科目,甚至參加過溝通技巧的講座,還需要什麼訓練?還需要什麼來確保基督的精兵不但能夠生存,並能讓他們凱旋歸來?如果宣教士只需要知識和技能的話,那就應該有足夠的訓練了,但一個宣教士的品格卻需要謙卑的頭腦、順服的心和聖靈的啟發,才得以形成的。究竟我們應怎樣使宣教士在艱苦的環境中,能從屬靈的角度去作合神心意的決定呢?

  裝備一個宣教士的最主要元素是去模做他的品格,這是龍維耐醫生所說及的培育宣教士,即以整全的方向去發展宣教士生命的每一個階段:到海外服侍的意欲、回應神的呼召、裝備自己、被差遣、在工場事奉、述職以至退休,而在每一個階段發展宣教士的品格則為焦點所在。那麼怎樣去實踐呢?這是要用一生來學習的過程。其中一個學習的方式,就是在職前訓練的集訓營內模擬宣教工場,一群宣教士候選人就在這個模擬宣教工場的團隊中以體驗方式來學習,導師則從旁觀察及協助,靠聖靈來觸發他們反思改進,從而在本質、知識和處事上得著整全的成長,所以導師和學員的理想比例是1比3。

  這個在行事中學習、在交流中認知、在共同生活中發展本質的模式,是模仿主耶穌對門徒的整全訓練。當學員每天廿四小時都要共同生活,真我便會漸漸呈現,有時學員的行徑和反應會嚇倒各人,包括自己在內,這時導師就會提醒他們如何活出主耶穌的教訓,彼此相愛。導師的角色是要製造一個充滿信任、接納、互相鼓勵、支持和互相建立的環境。每次宣教士集訓營的果效都不一樣,要視乎參加者的組合而定,無論如何,導師們要對聖靈的帶領有敏銳的觸覺,務求每位學員都能得到最佳的整全發展。有時集訓的果效會在多年後,當宣教士在工場上遇到困難時,才會發揮出來的。

  宣教士集訓營在人力資源上來說,是昂貴的,但卻不能以一般知識性的研討會或技術性的講座來代替。營會是需要導師和學員作出犧牲和坦誠相對的,但看到學員被神改造,並在生命中有所長進時,那種喜樂是無法形容的。與神同工去裝備宣教士,打那屬靈的仗,並凱旋歸來,那就是最高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