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姿孋    


  我從未去過電影的首映,其實在最近三年裡,我只到過戲院兩次,為什麼?因為沒有什麼特別吸引我去… 直至現在。我在<耶穌受難曲>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的製作期間已斷斷續續地聽聞米路吉遜 (Mel Gibson) 會用聖經時代的語言,也考慮不用字幕來拍攝這部電影,因此它吸引了我的注意。後來一位朋友看過試映後,告訴我這片幫助她在面對的困難和痛苦中得著新的啟示,就如靈命復興一般。有如此的影響力,我不得不在它的首映日去一看這部能改變生命的電影。

  <受難曲>長約兩小時,是描述耶穌在世最後十二小時的經歷,他的痛傷、爭扎和最後如何完成天父所托付的使命,都歷歷在目。這是一般人都熟悉的古舊故事,影片的主題沒有突破,情節沒有驚奇,結果也沒有震蕩,然而這片的每一分鐘都抓住我的五臟六腑。當我看到耶穌被鞭打時,我的胃絞動,我一直都察覺到撒旦的存在,我被大祭司冷酷的心所困擾,我驚愕兵丁竟因虐打耶穌而快樂,當耶穌被訂十架時,我哭了。最深刻的卻是彼得不認耶穌的一節,在那般的環境、壓力和驚惶之下,我可能也會和他一樣。

  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時,神職人員也層不認耶穌,只因當時受不起從黨員、學生們或所牧養過的信徒而來心靈和肉體上的逼迫。雖然那是很困難的時期,但神卻藉此試煉祂的群羊,並把他們像山羊或綿羊地分別出來。自古有云「先苦後甜」,六十年代文革後,中國教會的復興,如春雨之草以倍數增長。彼得因自己的軟弱而悔改,回到耶穌那裡去,到處傳講福音,建立教會,並牧養主的羊群,因此我才得在神家裡有份。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使命,耶穌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祂以激情實踐了;彼得也知道他的使命,亦以激情誠擔了,我的使命則是作宣教士的勵行者,以激情去協助支援宣教士,甚至學效耶穌願意為此而受痛苦、錯敗、失望和心碎。因我深信,我會因著基督而得到最後的凱歌和勝利,有什麼好得過得著天父的讚許:『我忠心的孩子,做得好!』

  你生命中的使命是什麼?你是否以激情把它活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