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提反的殉道
看宣教士的犧牲精神
萬廣祥

筆者認識不少名叫司提反(Stephen)的人。為何那麼多人喜歡自稱為司提反呢?這名字的含意十分美好,意思是冠冕或桂冠。使徒行傳提到司提反英年早逝,又死於非命。不過,由於他為主耶穌基督殉道,死得十分光榮;因此,以司提反為名的人不以為忤。況且,除了人名以外,也有數不盡的學校、醫院、教堂、機構以司提反命名。

漢代《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有云:「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與聖經真理不謀而合。人人都有一死,有些人死得毫無意義,毫無價值,甚至死有餘辜;有些人的死意義重大,天地動容,以致改變整個世界。司提反的死影響了古今中外,祝福了全人類。

路加醫生在使徒行傳記載了司提反人生一段小樂章─他殉道時的情景,帶出他為主犧牲的精神。他大有信心,又被聖靈充滿;耶路撒冷教會選他為執事。他盡心竭力服侍肢體,並倚靠聖靈,以智慧的心為主作見證,傳揚福音。由於他的服侍和見證大有果效,觸怒了當權者,被公會拘捕。在申訴時仍不忘高舉被殺的義者,更令群眾惱怒。眾人向他擲石,他毫不畏懼,定睛望天,看到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右邊。他快要氣絕身亡時,呼求主耶穌來接收他的靈魂,又求不要怪罪殺害他的人。

螻蟻尚且貪生,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緣何司提反視死如歸呢?正如文天祥《正氣歌》所謂:「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一言以蔽之:他愛耶穌基督,又愛人的寶貴靈魂。他效法耶穌基督,為了愛,甚至拋頭顱,洒熱血,在所不惜!他不為生命有所保留時,基督豐盛的生命就在臉容上完全流露出來,連敵人和審訊他的祭司都看到他的面貌看來如同天使。

司提反的殉道犧牲精神,有賴歷世歷代聖徒、傳道者、宣教士接上血淚的棒。約在公元42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被希律王用刀殺死(徒十二1-2)。他是十二使徒中第一個殉道的,也是聖經唯一有記載殉道經過的。

希伯來書作者指出人為道犧牲的精神可嘉:「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羅馬政權大大逼迫基督徒,初期教會信徒血淚斑斑,罄竹難書。基督教宣教史更是一篇篇血淚史。
近代宣教士為主殉道者多不勝數,而西方宣教士奉召來中國宣教犧牲財物、家人甚至性命者,據(黃錫培弟兄著《捨命的愛─中國內地會宣教士小傳》記載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去年記念馬禮遜來華二百周年。1807年9月,他抵達中國,之後終其一生,客死異鄉;其間冒著極大生命危險,翻譯聖經及印刷 ,1813年終於出版了《中文新約聖經》。

筆者最為感動的,是1956年1月8日,五位年輕美國宣教士攜同家眷,前往厄瓜多爾的亞瑪遜叢林,向瓦歐達尼族(Waodani,又稱奧卡族[Auca])傳福音。這些部族當時極抗拒外人,性情兇狠殘暴,部族之間經常互相廝殺。宣教士抵達不久,工作還未見果效,便為主殉道了。

五位宣教士是艾歷澳(Jim Elliot),盛南特(Nate Saint),弗連銘(Pete Fleming),麥卡里(Ed McCully)與尤達利(Roger Youderian)。五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仍能從許多史實、傳記、訪談中,領略到他們全然獻上,要完成神計劃的心情。他們的宣教精神與高貴情操,成了今日宣教的最高典範。他們死去並沒有為當地宣教工作劃上休止符;正正相反,他們的家人以及其他宣教士鍥而不捨,終使福音在當地遍傳,印證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六章25節說的「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邊雲波寫的《無名的傳道者》血淚史詩,其中一段震撼筆者的靈魂深處:

「弟兄!
面對著這個大風暴,
勇敢地站起來吧!
多少個弟兄曾經把性命丟在北非?
多少個弟兄曾經把屍骨埋在南美?
多少個弟兄正在遠征著新疆和西藏?
多少個弟兄正探索在天山的南北?
他們用自己的血染紅了
馬其頓、
羅馬城、
撒哈拉的大沙漠,
以及巴西的橡樹林」

是的,福音之花被無數宣教士的血淚澆灌,綻放得耀眼奪目,結出纍纍果子。主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