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衛看宣教士的品格—敬畏神
呂君望(香港中信董事)

龍維耐醫生在《宣教心》中曾言:「宣教士必須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容易察驗和明白神的旨意,容易順服神的旨意,容易忘記自己和高舉基督的人。一切的跨文化訓練、宣教神學和宣教策略,都應該圍繞著『敬畏神』這個核心。」

龍醫生的論述,直如當頭棒喝。我深覺宣教士應倍受尊重,因他們離鄉別井,進入陌生甚至異文化的環境中服事;既要克服言語及生活上的困難,又要忍受孤單、面對危險甚至死亡的威脅。而正因著這份尊重,我們對宣教士的品格自有更高的要求。在芸芸宣教士應有的品格中,我認為「敬畏神」或「以神為中心」絕對是最基本的。

以神為中心
昔日以色列第二任君王大衛,從他的生命及所著的多篇詩篇中,不難發現他「敬畏神」的品格。而本文會以他所著的詩篇第二十三篇一至四節,闡述「以神為中心」的生命品格應有的表現。此篇詩宣告耶和華是一名好牧人、好君王。這詩不是大衛一廂情願之作,乃是他真實的體驗,也反映他與神親密的關係。以下四方面是敬畏神的宣教士應有的體驗:

(一)神是宣教士真正的滿足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廿三1)
大衛體會到有了耶和華作他的牧者,就不再需要別的。他曾經歷父兄的輕忽、放羊生活的枯燥,卻沒教他感到缺乏。及後擁有權力及華麗宮室,大衛也沒以這些為滿足。由放羊童子到一國之君,大衛深深體會,只有神是他最大甚或唯一的滿足。

宣教士的生活絕不會奢華,特別是在偏遠落後地區服事的。一個踏上宣教路的人知道,過去一切令他滿足的事、優質富裕的生活,都要學習放下,並藉此進深或具體地體會神是他真正的滿足,特別是看到所服事的對象生命有所改變,那是不能言喻的滿足。而即或面對宣教生活上的缺乏,也深信神會有及時的供應。這絕對是「敬畏神」、「以神為中心」的宣教士才會明白的事。

(二)神是宣教士真正的安息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廿三2)
對於時時出生入死,血戰沙場,為國家之安寧不顧性命的大衛王,身心靈的安息至為重要。大衛在詩篇中描述羊有青草作食物及休息之地、又有溪水可隨時飲用,因他有耶和華這位好牧人。同樣,宣教士在工場絕不休閒,身心靈都可能會很疲累,回國述職時更忙得不可開交,而關鍵就是能否經歷在神况面的安息。一個不曉得或不想在神况面安息、重新得力的宣教士,其宣教壽命相信不會長久。

(三)神是宣教士真正的引導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廿三3)
羊是動物中最無助和遲鈍的,特別需要引導和幫助。大衛在治國、家庭及個人生活上,都曾迷路、跌倒,也受了應有的苦。只是大牧人沒有離棄他,繼續引導他歸回正路。同樣,宣教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難免會在事工上出現錯誤,問題是他們願否接受從神而來的更正。而宣教士的工場或有轉變,理應順應神的差遣帶領,宣教士若執著自己的看法及喜好,而不肯順服神的旨意,絕對不是好事。

(四)神是宣教士真正的保護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㢠與我同在;㢠的杖,㢠的竿,都安慰我。」(詩廿三4)
大衛被膏立後,掃羅王視他為眼中釘,到處追殺逼害;平定四周敵人後,自己的兒子竟陰謀纂位,要急急逃亡,但這些都蒙神保護及平安度過,因為神與大衛同在。同樣,宣教士也會面對工場中的各樣挑戰:交通意外、惡劣衛生環境、敵對勢力的攻擊、甚至同工間的猜忌和誤會,引致落在愁苦的黑暗况。宣教士如何面對,是埋怨?是對抗?是逃避?能否在此刻感受到神的杖及竿在身旁?因有祂的同在,不再自我伸冤;有祂的保護,不再懼怕?

與主同行
宣教士絕非孤單上路,乃是有主結伴同行。無論何時或境況如何,宣教士都要認定神是他的牧人、他的主人,並以敬畏神的心順服從神而來的督導。若宣教士與呼召他出工場的神建立親密關係,即使面對生活的不便與貧窮、工作的不順利或攔阻、情慾的引誘和試探、甚至面對同工不和及受打擊,都可像大衛王一樣,以敬畏神的心去事奉其心目中的大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