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獨行有時 結伴有時
曹姿孋(中信國際差會協調主任)

誰是宣教士?
我遇見的宣教士,有單獨事奉的,也有團隊成員,兩種模式各擅勝場,互有優缺。在使徒行傳裡,有「獨行士」或團隊式宣教的模式嗎?首先,我們須就「差傳」和「宣教士」的定義達共識。我喜歡活地.腓立斯(Woody Phillips)在《差傳釋義》裡的定義:「當一個人被『差遣』到本地教會影響範圍以外的地方事奉,使人成為門徒,那就是『差傳』了。」「宣教士」源自希臘文「使徒」一詞,意思是「被差遣的人」,有熱心的基督徒為了傳福音,跑到外地作工並自稱為「宣教士」,但他們是被差遣嗎?「宣教士」最基本的要求是:被差遣。

當獨行士的聖經例證
使徒行傳中有兩個例子,是宣教士被差遣獨行的,就是腓利及巴拿巴。腓利下到撒馬利亞作見證,帶領很多人歸主。那時腓利被主直接差遣:「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徒八26)聖靈繼續指引腓利:「你去!貼近那車走。」(徒八29)腓利完成這使命後,突被聖靈領去亞鎖都,繼續傳揚福音,直到凱撒利亞(參徒八26-40)。而巴拿巴則被耶路撒冷教會差派到安提阿,查證非猶太人歸主的傳聞(參徒十一19-26)。

走得快抑跑得遠?
非洲諺語云:「若要走得快,就該獨自上路;若要走得遠,就該結伴同行。」有時我們須走得快;有時須跑得遠。願神賜我們智慧,分辨兩者的恰當時機。很多宣教士走得快,因拯救靈魂刻不容緩,不容半點蹉跎。那使徒行傳有哪些原則可應用呢?首先,獨行的宣教士必須靈命成熟。腓利和巴拿巴都是成熟的教會領袖,聖經形容他們是被聖靈充滿的人。其次,他們是被差遣去完成特定的策略性短期任務。腓利的任務是策略性的,因他教導一名深具影響力的人學習聖經,結果透過他而將福音傳到非洲。巴拿巴被差派到大數去找保羅並教導他;而保羅是蒙神呼召把福音傳到外邦的人。從以上事例足見獨行的宣教士受差遣,是要在短期內完成某項個人足可完成的特定任務。

團隊的難處
首個由巴拿巴和保羅組成的差傳隊伍,是受聖靈和安提阿教會差遣,要完成主召他們所做的工(參徒十三2)。其任務是把福音傳給外邦人;而這艱巨而持久的任務,需要團隊的力量。「團隊」是指兩人或以上一起工作。團隊要做出好成績,成員必須有共同清晰的目標及各自明確的角色和職責。所有團隊都有潛在困難;團隊愈大,問題愈複雜,若當中有著個性和信念特強的宣教士尤甚。若成員間願意溝通和妥協,問題是可迎刃而解的。當人面對衝突時,一般會設法迴避,或只說不聽,沒從對方的立場了解事情。這樣的溝通是無法達致互諒互讓,最終是分道揚鑣。

另一令團隊分裂的問題是領袖角色含混不清。起初,巴拿巴是領袖。然而,保羅在第一次宣教行程中迅速冒起,成了領首的講員(參徒十四12),當提議展開第二次行程時,他或已預定當起領袖來,惟巴拿巴可能仍未屈從保羅作領袖。而兩人的目標也略有不同。保羅著重工場的工作,巴拿巴則渴望為工場培訓人才。兩人最終分開了,但同意各到不同的地方,避免宣教工作重複。

今天,仍有宣教團隊因沒釐清權責而出現衝突和分裂。所以,有差會要求團隊擬定「合作備忘錄」,讓隊員就個別事項達成明文共識。它是一個溝通平台,讓成員交流核心價值,藉此減少「想當然」的假定和誤會。身為領袖,必須確保成員間互相信任,溝通無間,而團隊與差遣者之間,也當如此。

領袖角色
雖然團隊工作有著諸多潛在困難,但保羅仍繼續招募同工。因他知道將福音傳給外邦人的使命,單憑一人之力無法完成;必須依靠團隊,且須多個隊伍合作。保羅在不同地方帶領團隊,除了傳福音,還培訓和勉勵隊員,並釐定策略和部署宣教工作。保羅當領袖的日子久了,對一些同工來說,他更像一位勉導者(mentor),恰似當他初出茅廬時巴拿巴作他的勉導般。團隊的領袖絕不應把成員當成是完成目標的棋子,沒人喜歡被利用。另一方面,人卻會為使命、朋友、或是愛而不辭勞苦。因此,領袖需分享異象,建立互愛互信的關係,也須讓隊員自強成長,更要具備適時從領導位置引退的勇氣。那是保羅給我們的榜樣,所以他可無愧地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

宣教士的問責制
無論是蒙召作獨行的還是團隊裡的宣教士,都須向差遣者和支持者負責。我特別關注那些聲稱「我是神差遣的,只向神負責」的宣教士,因他們在世上缺乏負責對象,也不受客觀的問責架構規管。最終,有些會走進我的輔導室,但更多的獨行士會負著傷痛隱藏於某個角落。成功的領袖不應只求成員向其負責,自己也該向成員和差遣者負責。設立問責制度是負責任的行為,同時可保護宣教士免受試探,作出主觀的自我評價及決定。說到底,差傳事工是雙向的關係;差者和傳者是合作的伙伴來的。

「若要走得快,就該獨自上路;若要走得遠,就該結伴同行。」無論是前者或後者,要當「宣教士」,就要確定自己是「受差遣的」。